中文  |  English
校训:立德树人,兼济天下
必赢626net入口召开“理解当代中国”英文系列课程教学研讨会

6月25日下午,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理解当代中国”英文系列课程教学研讨会在博文楼312会议室召开。学院领导、“理解当代中国”英文系列课程团队成员、各系(部、室、中心)主任、教务办、研教办共计二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王英院长主持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理解当代中国”英文系列课程各团队负责人依次汇报了五门课程的建设情况。《高级英语读写》课程团队负责人高维老师以教材第三单元“High-Quality Development”为例展示了基于Bloom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单元设计思路,通过提升英语类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理论素养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实现语言目标和理论、思辨、传播意识等育人目标

《英语演讲》课程团队负责人李筠老师分享了团队“提高理论素养、理解当代中国、融合语言内容、传播中国声音”的教学理念。结合教材第三单元“Boosting Cultural Confidence”为例,展示了如何结合教材通过团队提出的“3Ds”步骤(Decoding, Deconstructing, Developing)培养学生“表达自我”(“Becoming the speaker of your own understanding”)的能力,如何将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相结合等行之有效的英语演讲课程教学方法。

《汉英翻译》课程团队负责人毕凌成老师提出了对课程建设理念的思考:为什么做汉英翻译要提到理解当代中国、什么是理解当代中国、理解当代中国包括什么内容、“理解当代中国”与“汉英翻译”是什么样的关系,以第五单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例,详细展示了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毕老师表示,通过教学,团队成员不仅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明显提升,还通过团队努力完成了大量语料的对齐,未来将在借助翻译理论构建范式、科研反哺等方面继续努力。

《高级汉英口译》课程团队负责人马倩老师结合章节“课程导学”,以中外刊物汉译英用词对比、“中国共产党”一词的标准译文变迁等作为导入,介绍了课程要求、考核方式、学习资料等,并重点分享了课程的教学理念:以思政内容为依托,以思政价值为引领;兼顾口译过程和口译结果;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

《高级汉英笔译》课程团队负责人王英老师以教材第七单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的教学为例,详细说明了在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其核心概念、重要语句的英译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王英老师利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英文版中有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段落中词语、句子和篇章等的汉译英技巧分析强化学生掌握中国时政文献语言特征及其基本翻译方法,通过典型汉英翻译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们巩固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培养学生将汉英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翻译实践的基本能力。

汇报结束后,参加研讨会的老师们围绕如何上好“理解当代中国”英文系列课程、如何更好地将课程思政建设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等方面展开交流讨论。任佳佳老师分享了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专家对参赛团队的评价意见。专家们指出课程建设应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校本特色、注重引导学生对英语语言修辞美感的赏析以及素质赋能教学的作用发挥等方面下功夫。梁庆峰老师赵泽楠老师分别介绍了研究生公共选修课《英语演讲(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洪幸子老师介绍了全日制翻译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翻译硕士研究生在《高级汉英口译》课堂学习中的不同表现。常丹丹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应该切实融入大学英语课堂,避免空谈,同时教师应该多参加此类教研活动,互相学习。杨玲老师建议大学英语系列课程教学借鉴“理解当代中国”英文系列课程的教学方法。王裕森老师提出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学生使用“百度翻译”“有道翻译”等网络翻译引擎完成作业的不良风气的问题。对此,许炳梁老师建议可以通过改变翻译作业要求等方式培养学生有效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提升语言能力的办法。邱清遐副书记建议老师们把“理解当代中国”英文系列课程教学与学生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或“清风双语宣讲团”等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学院品牌项目,英文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可以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最后,王英院长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对各个课程团队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赏,对教师们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她希望各个课程团队继续深入探讨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的方法和路径,把“教师教得好”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学得好”。此次研讨会对学院“理解当代中国”英文系列课程的质量建设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加强了课程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内容提供了新的思路。